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并征求公众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范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和全球交通科技创新高地。记者发现,在增强深圳国家铁路枢纽功能,探索铁路物流枢纽立体化建设模式等方面,《方案》中提出不少与光明息息相关的具体举措,值得期待。
推进光明城站改造升级试点打造铁路地方合作新样板
《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具体做法除了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支撑世界一流湾区建设、推动航运配置功能升级,打造绿色集约港口发展新模式外,还将谋划对外高铁新走廊,通道经济引领深圳辐射能级提升,并创新枢纽城战一体发展模式,打造铁路地方合作新样板。而这些部署中,有不少举措与光明交通息息相关。
据悉,为增强深圳国家铁路枢纽功能,深圳市将着力优化“五主四辅”铁路枢纽布局,规划新建西丽、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深圳站、光明城站、坪山站改造升级,优化枢纽功能组织,预留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多层级轨道接入枢纽。
记者了解到,光明城还将与西丽、机场东等枢纽一起作为试点,探索铁路物流枢纽立体化建设模式,推动路地合建或由地方主导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开展综合交通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示范,加强路地设施设备共建共享共用,避免过度设计或重复建设,打造铁路地方合作新样板。
打造大湾区核心国际枢纽机场加快8条城际铁路规划建设
目前深圳正在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预计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高效联通的海陆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其中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占比达到25%。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将推进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扩容升级,推进卫星厅、第三跑道、T4航站楼、捷运系统等工程建设,加强与惠州合作,发挥惠州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完善深圳至惠州平潭机场陆路集疏运体系,深耕国际重点航线,打造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衔接“一带一路”的航线网络。
深圳正在谋划对外高铁新走廊,着力打造京广深港、赣深、贵广-南广、沿海(厦深)、珠江-西江五大铁路走廊。针对区域交通发展短板,深圳将联合周边城市共同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加快珠江东岸中南虎城际、深大城际、深汕城际、穗莞深城际、深莞增城际、常龙城际、深珠城际、深惠城际等规划建设,促进都市圈融合发展。此外,深圳将适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推动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一批跨市城市轨道建设。
方案还明确提出,要预留预控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走廊群,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建设,同步推进深中通道深圳侧连接线、机场互通立交、鹤洲互通立交等。研究以公铁复合的形式规划预留伶仃洋通道。开展深圳外环高速西延至珠江西岸可行性研究,形成深圳市域北部重要跨江通道走廊,分流深中通道跨江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