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2023实现“碳达峰” 绿色低碳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上海机场集团将于2023年实现碳达峰,并力争携手空港社区单位、至“十六五”期间共同达成100万吨的总减碳量,这是记者日前从上海机场集团获悉的。

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秦云在主题教育期间领衔,围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深化绿色机场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查找制约绿色机场建设的根本问题,探寻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已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5(文件制度)+5(落地项目)”成果体系,推动上海机场绿色建设进入快车道。

文件制度建设,提出碳达峰与碳减量目标

在瞄准绿色低碳发展的文件制度建设方面,上海机场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在探索绿色机场建设标准、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制了《绿色低碳发展资料汇编》,形成了扎实的绿色机场建设理论基础与先进的参照体系文件。与此同时,对照民航局关于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相关规范,上海机场开展了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绿色性能试评价,形成《浦东、虹桥两场绿色性能试评价报告》,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机场建设指明方向。

在以上两项成果基础上,上海机场集团研究制定了《上海机场绿色机场总体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衔接有序的绿色机场建设顶层架构和全局性、体系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并同步完成绿色机场建设规划修订,将此前上海机场集团提出的“2023年实现碳达峰、携手空港社区单位力争‘十六五’期间共同达成100万吨总减碳量”的目标,纳入2035绿色机场建设规划,并进一步强化能碳双控,将建设智慧能碳管理平台等纳入重点建设任务;在行业的《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规范》基础上,上海机场集团又编制了《上海机场绿色机场建设标准》,对上海绿色机场的建设内容、技术要求、指标体系形成了标准定义,全面指导虹桥、浦东两场持续开展绿色机场建设工作。

五大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建设浦东机场四期绿色工程

与文件制度建设相呼应,上海机场集团的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其中,上海机场集团根据绿色机场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正在打造绿色能碳管理平台,建成后的平台将建立绿色机场评价体系模型,为机场绿色转型提供分析决策依据,该平台计划于今年底完成功能开发。

正在开展中的浦东机场四期工程,也已经完成了绿色建设概念方案,方案提出将浦东机场T3航站楼打造成首个“绿建3星+健康双认证”的机场项目;在提升建筑空间设计、全面提高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优先采用高能效用能设备和系统、提高中水回用的基础上,还将全面推广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海绵城市、航空器APU全面替代、飞行区充电桩覆盖等减碳取错,同时研究打造“零碳建筑”的示范应用。

上海机场集团还正在推动虹桥、浦东两场的分布式光伏建设。目前,浦东机场已初步完成P4停车场屋顶光伏的搭建,实现年发电量173万度的目标,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724吨,相当于每年节约622吨标准燃煤。虹桥机场完成西区南合建泵站屋顶光伏项目立项并组织实施,浦东机场四期工程的光伏建设方案与指标也已基本明确。

上海机场集团还正在积极领跑打造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氢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计划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加氢应用场景落地;并积极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大力推进浦东机场西货运区综合能站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力争年底具备开工条件。

与此同时,浦东机场的国内民航机场首个有机湿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已经于今年6月投用,湿垃圾日处理量达30吨/天,湿垃圾处理后仅剩少量残渣、缩小95%的湿垃圾体积,实现了湿垃圾源头的无害化、减量化,具有效率高、占地小、能耗低、排碳量低等特点。

在上海机场集团的统筹推进下,虹桥、浦东机场均已获得了中国民用机场协会颁发的三星级“双碳机场”证书,机场单位旅客碳排放强度有效降低、处于全球同业的先进水平。今后,上海机场集团将继续围绕“实现单位旅客碳排强度达到世界一流机场水平”、“通过四星级‘双碳机场’评价”两大目标,通过持续推进机场内设备和车辆的新能源替代,加快统筹两场光伏建设,加快推动绿电采购项目落地,使绿色低碳发展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