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乘机 文明出行 | 评论 :向“机闹”坚决说不

现场取证环节仅耗时25分钟,航班起飞未受过多影响——日前,首都机场公安局成功查处一起“机闹”事件,有力维护民航安全秩序。

这起“机闹”事件的处置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快”。机组报警后同步准备需要移交的证据材料,首都机场公安局接报后迅速出警并采用视频方式询问取证,尽可能压缩时间。现场处置结束后,涉事旅客被带离,航班起飞,最大程度保证了后续航班的正常性和其他旅客的出行体验。二是“严”。不和稀泥、不扯赖皮,不是“谁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而是依法、依规、依理。面对涉事旅客谩骂周边旅客、干扰客舱秩序的行为,机组劝阻无效后及时报警,警方赶到现场后迅速带离涉事旅客,并在完成调查后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处罚。事件处置的各个环节都以航空安全为先、以保障绝大多数旅客的合法权益为先。

对于行业而言,此次事件的成功处置,也有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一是深刻认识整治“机闹”的重要性,在处置“机闹”时善于出手、敢于出手。“机闹”会扰乱正常客舱秩序,影响机组飞行驾驶的专注力、判断力,部分事件还会造成航班延误、返航、备降,不仅影响航空安全,也影响其他旅客的正常出行。同时,“机闹”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刑法》《民用航空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都有相关规定。面对“机闹”,必须依规处置、依法移交,如果总是一味忍让、纵容,息事宁人,只会助长不良风气,威胁客舱安全秩序,损害绝大多数旅客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相关各方沟通协作,提升处置效率。在首都机场此次“机闹”事件中,机组与首都机场公安局的密切配合,是高效完成现场处置的关键因素。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充分利用视频询问等多种手段,优化现场处置、移交人员证据的流程,提升效率,才能在有力打击“机闹”的同时,更好保障航班正常性,减少后顾之忧。三是强化机组应急处置培训,提升机组整体处置能力水平。加强现场处置应对培训和实战演练,完善面对各类“机闹”人员的处置方案,强化机组人员实战磨合,才能使机组人员遇事不慌、心中有数,确保应对“机闹”行为及时有效、处置规范有力。四是打击“机闹”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置“有头有尾”,形成警示效应。“机闹”事件发生后,不仅要做好现场处置,后续也要依法依规对涉事人员进行惩处。同时,也要做好文明乘机宣传工作,以案释法,加深社会公众对“机闹”及其后果的认知,提升公众文明出行意识。

当前,整治“机闹”专项行动正在民航系统深入开展。向“机闹”坚决说不,一方面要优化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广大旅客文明出行,营造良好乘机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对“机闹”有力打击、加强整治,双管齐下,共同维护航空安全秩序稳定。(潘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