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民航局持续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高度重视行业数据管理的统筹规划,并在各业务领域开展政策标准制定工作,行业层面出台《关于民航大数据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7+1”智慧民航数据治理规范标准等,机场领域出台《机场数据规范与交互技术指南》《民用运输机场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等,民航数据管理体系雏形初现。日前,民航局印发《智慧民航建设数据管理政策标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统一指导民航数据管理政策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强数据管理效能,营造民航数字生态,激发数据要素价值,为智慧民航建设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体系》为民航数据管理搭建了政策标准“框架图”。《体系》聚焦重点任务,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战略要求,整合构建布局合理、管理协同的数据管理政策标准体系。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文件,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历史性绘制了数据要素发展的长远蓝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体系》聚焦“数据二十条”描绘蓝图,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制度安排,将智慧民航数据管理的相关政策标准全量纳入统一体系,设计了“1+3+4+N”智慧民航数据管理政策标准总体框架,扎实推进一批高水平民航数据管理政策标准建设。
《体系》是民航数据管理的“指挥棒”。《体系》发挥引领作用,突出强调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对引导民航数据管理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加强政策标准实施应用与监督、提升行业数据管理水平等方面作用。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安全、规范、高效的数据管理是智慧民航建设的关键,而标准化是实现民航高水平数据管理的技术基础。《体系》将在民航数据管理中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促进加强关键领域政策标准研究,引导提升政策标准水平,推动数据管理政策标准与数据应用创新的互动发展,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
《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既关注共性需求,更关注特性需求。一方面,《体系》凝练共性需求,强化了行业数据管理统筹。“民航行业通用级数据管理政策标准”是《体系》中的一大类政策标准。《体系》通过识别行业数据管理主要需求和痛点,分类分级总结数据管理共性目标和方向,最终形成“顶层设计”“框架与管理机制”“数据架构”“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服务”等八个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数据管理子体系,可为民航数字化转型提供稳定的长期指导。另一方面,《体系》深挖特性需求,赋能了智慧应用场景建设。“民航业务领域级数据管理政策标准”是《体系》中的另一大类政策标准。《体系》通过挖掘民航不同业务领域适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着重体现各业务领域在数据生产、流通、应用等方面的差异性需求,最终构建“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等四个具有较强业务特性的数据管理子体系,与《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中的“四大抓手”相对应,可为智慧民航重要应用场景落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抓好《体系》的组织实施,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智慧民航建设数据管理政策标准体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动态性且适度超前的工作任务,在落地过程中将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行业各单位应充分认识《体系》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民航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强理解数据管理的基本规律,将《体系》落地工作与智慧民航建设深度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出一条具有中国民航特色的数据管理和发展之路。
抓好《体系》的组织实施,多主体协同是关键。要实现有力支撑智慧民航国际高地建设的远景目标,准确把握政策标准建设时序和建设重点,汇聚多方共识与合力是关键。《体系》的建设目标注重远近结合、稳妥推进,近期优先推进行业通用级政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应用,中期加速出台民航各业务、各应用场景的数据管理政策标准,远期全面完善智慧民航建设数据管理政策标准体系。在《体系》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汇聚民航数据管理标准化技术支撑力量,统筹强化政策标准的制定、宣贯和实施。同时,扩大开放合作,推动标准“走出去”,增强智慧民航政策标准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