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点赞最美铁路人

一场春雨过后,王益区军台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陕建十四建公司的工人们“刷脸”进出工地,实时监测噪声扬尘,施工作业面360度可见……自该工地启动“BIM+智慧工地”项目后,工地就像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管理人员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只需轻轻点击鼠标,项目建设情况便可一览无余。一个个数据的集成、分析以及图像的展示,让施工管理变得科学高效,“耳聪目明”,这就是我市首个智慧工地系统。

正在操控室的项目经理牟文强告诉记者:“去年7月,我们启动了智慧工地项目,通过一块大屏,就可以实时掌握天气情况、考勤与施工现场人员分布等,非常方便。”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25800.35平方米,由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研学基地、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污水处理站等组成。由于该项目作业面广、涉及的工种和人员较多,去年,公司投入30万元创建了智慧工地系统应用,保障全方位安全管控,为陕建十四建公司项目建设插上安全有序推进的翅膀。

分公司经理杨虎告诉记者,铜川军台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应用主要是以进度为主线,成本为核心,利用IOT、BIM、大数据、AI等核心技术,集成项目软、硬件系统,实时汇总数据,实现建筑实体、生产要素、管理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为项目提供生产提效、管理有序、成本节约、风险可控的项目数字化解决方案。

对于智能化带来的工地“变革”,公司董事长韩建伟颇为感慨:“过去,工地是‘人盯现场’,现在是‘数据盯现场’,可以说是建筑行业的一场变革。智慧工地实现了设备、物料、工艺等多生产要素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控’,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科技是生产力,也是企业发展创新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陕建十四建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重视人才创新,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取得了丰 “2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专访点赞几位“最美铁路人”。”(人民铁道/2月26日)

在中国星罗棋布的铁路线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旅客和货物搭乘列车南来北往,这是一张在繁忙中流动着活力和希望的网络。为了保证这张网络能够顺畅安全工作,大量铁路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有的在千钧一发之际拉下保护动车组列车和旅客生命安全的最后一把闸;有的练就一流客运服务技能,在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运输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有的带领团队拿下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开花结果……2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专访点赞几位“最美铁路人”。

一段段攻坚克难的经历、一个个拼搏奋斗的故事,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最美铁路人”的力量。这些铁路人是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典范榜样,也是所有奉献在一线、成长在基层、建功在岗位的新时代铁路人的生动缩影。他们在大江南北的万里铁路线上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正是每一颗螺丝钉的全力以赴,推动着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也正是每一个车轮的滚滚向前,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