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航协微信公号,2023年1月5日,中国航协在京举办第九期特邀专家沙龙研讨会。来自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春秋航空公司、华夏航空公司、民航局空管局、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和飞友科技等单位的9位特邀专家,认真评选《2022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十件大事》,并就疫情防控新10条实施后,2023年民航业面临形势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展望。专家们还就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要求,如何推动行业安全复苏和扭亏增盈,如何加强产业预警机制建设,中国航协如何加快世界一流协会建设等,进行了热烈、深入研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国航协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潘亿新出席沙龙,中国航协纪委书记、监事长刘树国出席沙龙并讲话,运输业务部总经理李宗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姚璟璟以及发展研究部研究员韩涛等参加沙龙。沙龙研讨会由中国航协副秘书长朱耀春主持。
专家们认为,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特别是新10条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列为乙类乙管之后,民航有望迎来逐步加速复苏。疫情防控新阶段政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层面,一系列新的政策将会显著降低人们对在出行过程中和在工作场所感染疾病的担忧,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整体的复苏,特别是旅游业、酒店业和文化产业的复苏,交通运输业因此获得比2022年明显改善的发展环境。但是也应该看到,一方面在推动行业快速恢复的过程中,将面临运行能力的制约,运行保障能力至少需要到2023年底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整体低迷和中国经济稳增长面临的压力,对交通运输业的复苏进程将会产生影响,因此对行业复苏的速度不宜高估。
专家们在讨论中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深刻领悟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具备世界眼光,跳出民航看交通,跳出中国看全球,洞察交通运输业发展新趋势,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交通问题作出贡献。
专家们表示,全行业要努力化危为机,加快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行业发展环境;大力提升国际航线竞争力,避免内耗;完善国际航空枢纽布局,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空枢纽;优化航线准入,促进良性竞争。
专家们建议,2023年民航运输市场的恢复过程中,首先要稳供给。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双高速运输体系大国,民航要在这个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必须保证旅行可靠性。只有民航提供了稳定的出行能力供给,给广大旅客明确的出行预期,才能更好地通过民航扩大内需。其次是稳秩序。民航业在未来1-2年还将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阶段,要坚决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强化行业自律。建议中国航协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航线饱和预警,促进供需动态平衡,鼓励会员企业恢复高价值时刻的连通性;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和举措,包括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鼓励旅客乘坐飞机出行。
专家们认为,中国航协要加强对标对表,加快世界一流协会建设步伐。要抓住疫后恢复振兴的契机,积极走出去,加强国际国内对话交流,加强与国际民航业有关协会、国外航司等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标准国际化。实施品牌战略,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提升话语权。提升政策研究能力,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代表会员航司发声,及时反映和推动解决会员诉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航协纪委书记、监事长刘树国感谢各位专家对沙龙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他表示,抗击疫情三年来,各位专家以对行业发展高度的责任感,对行业当前所面临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专家们的意见对于协会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更好建言献策十分重要,协会将运用好行业内外的专家力量,围绕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今年争取多走进航司会员,积极呼应会员单位的需求,发布更多高质量研究报告,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合理诉求,推进行业稳步恢复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