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民航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搞一刀切。要稳住格局,提高站位,进一步针对当前航空运输的新特点新情况,统筹兼顾减压力与增活力、国内与国际、降本与增效、眼前纾困与长远发展,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努力稳住行业发展的基本盘。
要在动态调整疫情防控和运输政策上下功夫,摆好精准防控的棋盘。当前,国外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出现“倒春寒”,为我们再次敲响了疫情防控的警钟,有效防止疫情通过航空运输渠道传播仍然是民航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唯有以变应变、以动制动,制定出台科学、精准、随疫情变化动态调整的防控和运输政策,方能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动态调整政策的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落到位,疫情防控才能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每一项决策、每一个行动才能精准实施,在分类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才能保证方向不偏、立场不移、力度不减。动态调整政策的前提在于对形势的准确研判。我们要科学评估“外增内稳”“外平内稳”“外降内稳”等不同态势对行业恢复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应出台不同的防控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政策调整的前瞻性、系统性研究,综合考虑疫情输入风险、国际战略需要和国际枢纽建设等因素,采取更为完备、机动和可持续的应对策略。动态调整政策的关键在于坚持总策略不松劲。我们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的总策略,随着疫情的新形势新变化,及时修订发布适用的《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同时,在切实筑牢民航疫情防控防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并确保保障能力匹配,制定分阶段恢复国际航班的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国际航班恢复。
要在着力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上求突破,打好合理规划的算盘。两年多来,民航业的经营环境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前期,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民航局提出了促进行业恢复发展的六个方面对策,通过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今,我们正致力于加快推进行业恢复发展,必须进一步在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上做文章、求突破,精打细算,为企业降本增效拓展空间,实现资源要素向高产出、高质量、高技术方向集聚,推动由重“量”向重“质”的根本转变。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优化完善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放管服”改革,做好“放活”与“管好”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简化航线航班审批流程,进一步深化民航价格收费改革,合理调控运力供给,优化飞机引进项目办理程序。要以创新为抓手。坚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升行业关键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降低要素流动的交易成本,出台更加灵活的国际货运航权配置政策;航空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利用推演仿真和运行大数据分析航班保障过程中各个环节间复杂关系的能力,为航班保障管理和资源投放提供精准支持。要以提高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实施机场容量精细化管理,区分不同功能定位、不同气候环境、不同空域条件等实际情况,对机场容量进行精细划分,更加符合机场运行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统一航班时刻换季与日常协调配置程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航班时刻管理系统,优化货邮时刻供给,提高时刻资源使用效益。
要在加强企业经营精细化管理上见实效,稳住应对变局的底盘。疫情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巨大挑战,也是企业放慢脚步进行自身问题检查和纠正的难得契机。要及时查找解决隐患问题,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精心修炼内功,才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要把政策用实用足。企业要认真学习研究《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各方面政策,把其中的助企纾困措施学深悟透,紧抓政策红利,因势利导,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细化实化具体举措,让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把政策优势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合力。要把品质做高做好。深刻认识到每一次“危”都是大浪淘沙,每一次“机”也是去粗取精,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发展需求,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从疫情危机中涅槃重生。后疫情时代的航空企业更要注重从发展质量层面发力,降本不降品质,不要因急于眼前利益降低服务甚至安全标准,自砸招牌,而是要高瞻远瞩,精益求精,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美好航空出行的需求。要把管理做精做细。持续挖掘市场潜能,注重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同质化竞争,根据各地地域特色,在通程航班、空铁联运、红色旅游航线等各类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产品上动脑筋,闯出新天地。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辅业经营力度,通过经营创新增加非航收入,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不急不躁方能展现格局,精准施策方能稳住脚步。我们要把精准施策作为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有力手段,以精准施策防范重大风险,以精准施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精准施策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依靠精准施策为行业发展赢得更大空间、更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