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飞机制造业走上振兴发展之路

2017年12月25日夜,在上海大场机场停放了近30年的运10飞机“搬家”到中国商飞公司位于浦东机场南侧的祝桥总装基地,同时“搬家”的还有一架在上海总装的MD82飞机。这2架飞机,再加上中国商飞祝桥总装基地,几乎可以代表上海飞机制造业一多半的历史。

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进入试飞验证阶段;ARJ21-700飞机批产、交付、运营逐渐走上正轨,已载客3万多人次;中俄合作的宽体客机项目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发布了公司LOGO和宽体客机代号——CR929,中国商飞的产品系列已经展开并且全面顺利发展。

几十年来,中国航空人一直在探索振兴中国民机产业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提出了发展民机“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是执行MD90干线项目,提高生产制造能力;第二步是与空客合作发展AE100项目,提高设计水平;第三步是规划自主开发型号,逐步走上自主经营。但是,1999年波音兼并麦道并关闭了MD90生产线、空客停止与我方合作的AE100项目,“三步走”的设想刚刚起步就走不下去了,上飞也随之陷入困境。

2000年2月,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上海成立项目公司——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工作。2007年12月21,首架ARJ21新支线飞机总装下线。

2008年5月,中国商飞公司成立,担负起统筹干线和支线飞机发展的使命。2008年11月28日,首架ARJ21新支线飞机成功首飞。在经过长达6年的试验试飞后,2014年12月30日,ARJ21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2015年11月29日,首架ARJ21飞机交付成都航空公司。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加这个项目的不仅有现隶属于中国商飞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原640所)、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原上飞厂)、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基础能力中心,还有现隶属于航空工业的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飞、沈飞、成飞、强度所、试飞中心和特种所以及国外19家供应商等。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适航管理条例,对设计、试制、试验、试飞、生产、销售和产品支援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这在我国民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使我国真正走完了从民机研制到航线服务的全过程,对适航条例的理解和贯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把产品研发的单一任务扩展到“产品+服务”的理念是我国民机研制实践的第一次。按照“产品+服务”的理念,在研制产品的同时,创建与国际接轨的客户服务能力,建设客户服务体系,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受到客户的欢迎。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研制和生产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是我国民机研制实践的第一次。坚持以我为主,承担起全机集成综合的责任,牢牢掌握供应商选择和工作分工的决定权,第一次按国际惯例招投标选择供应商。我国民机主制造商第一次采用风险共担的国际合作模式参与民机市场竞争,既坚持了自主知识产权,又降低了项目风险和研制经费需求。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让我国的民机产业人才队伍得到了考验和锻炼,为一大批新人的成长提供了机会。这些在项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的蓬勃朝气。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根据该方案,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制造厂、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本部整体划入中国商飞公司。

200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中国商飞公司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经过9年多的艰苦努力,ARJ21新支线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批量生产和交付,C919飞机成功首飞并转场阎良开始试飞验证,中俄远程宽体客机CR929正式启动,上海的飞机制造业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

在这9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商飞成立了六大中心:设计研发中心、总装制造中心、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基础能力中心和北京研究中心;强化了六种能力:研发设计能力、总装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适航取证能力和供应商管理能力。

中国商飞公司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聚集14个国家和地区的256家供应商形成供应链。目前,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在择优选择16家跨国公司作为大型客机机载系统供应商的同时,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组建了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的16家合资企业,通过技术转移、扩散、溢出,提升我国民机产业研发与制造的整体水平,提升了国内民机产业配套能级。

今年8月30日,ARJ21飞机机队在国航、东航、南航、成都航空、天骄航空、江西航空和华夏航空的航线飞行时间累积超过10万小时。这是ARJ21飞机投入商业运营后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验证。

如今,“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已经成为国家意志。C919飞机“飞”上党的十九大纪念邮票。遵循着国家意志和民族梦想的指引,上海飞机制造业将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