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三五新辉煌,开启十四五新征程

2020年对民航业、国家甚至全人类而言,是极不平凡且牢记史册的一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且纵贯全年。民航业按照党中央部署,积极组织全行业各方力量投身抗疫决战且战果喜人。疫情虽未结束,但其终究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我们需要以“沧海桑田何可料”的时空观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视角来看待并认知疫情蔓延偶发性和行业发展必然性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忆往昔,方能展宏图。十三五,民航发展成绩斐然。

民航安全态势总体平稳、安全水平全球领先。截至今年11月底,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20+3”个月、8853万小时。彰显民航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安全做到位、做得好。这是“十三五”期间全行业以高标准防范风险、以严实措施确保可控的应然收获。

民航运输总量快速增长、服务规模日益扩大。从2015年到2019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由852猛增到129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从4.4增长到6.6亿人次,实现年均11%和10.7%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国人选择乘机出行,乐享高效与便捷的航空服务。这是“十三五”期间全行业日臻完善国内外航线网络,落实大众化战略的必然输出。

控总量调结构成效凸现、运行效率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航班正常率81.65%,航班平均延误时长14分钟,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近13%和缩短了7分钟。这是“十三五”期间全行业航班正常管理工作从阶段治理向常态管理转变,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率转变,从经验管理向科技支撑转变等一系列控总量调结构务实举措的应然硕果。

民航现代化取得突破、真情服务蔚然成风。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229个机场均实现国内航班“无纸化”便捷出行,以服务全流程智慧化为代表的民航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民航服务满意度节节攀升。彰显了民航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理念,让更多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获得感。这是“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将真情服务理念上下齐心、一以贯之到每个服务触点的必然结果。

2021年注定意义非凡,是国家在国内外环境显著变化下砥砺前行的关键年,更是建设十四五的开局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国家如此、行业亦然。发展和安全是对现代化民航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方面,服务“大循环、双循环”经济新格局。作为最具国际化属性的交通运输方式,民航业发展务必以保障和服务新格局为重点,构筑畅行国内外、高效通达的航空运输体系。高质量推动以超级承运人、高效航线网络、多元化市场主体、多层次机场结构、四大机场群等为特征的现代化民航强国建设。

在安全方面,强化安全铸就行业发展生命线。发展是硬道理,是建设目标,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实现安全发展的总阀门。在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日臻成熟的当下,民航安全监管逐步实现对运行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对发现安全征候的及时处置,以过程持续安全确保运行结果安全。

展宏图,方能踌躇满志、继往开来。十四五,中国民航应以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目标,以高质量、优结构、适规模、快速度、显效益、重安全为特征,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民航强国,并最终服务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本文首发于《中国民用航空》2021年第一期刊首语,略有修改。